如果不读书,行万里路,也只是个邮差
钱钟书先生曾说:如果不读书,行万里路,也只是一个邮差。
当我们旅行,面对敦煌的莫高窟、洛阳的石窟、亭台楼榭、东坡故居、石门栈道时,
若不知晓其历史与文化,怎能称丰富了阅历与眼界?
莫高窟
尤其当你读过《千年一叹》《文化苦旅》之后,更会懂得:
中国的文脉,其实在大地。读懂中国文化,该从脚下的路开始。
丝绸之路、河西走廊、茶马古道、闯关东、走西口,乃至中东、欧洲的国家与城市…
也许有生之年,我们并不会去到这么多地方,但如果有一个人可以为我们做文化知识的引领,那个人一定是余秋雨了。
他用散文的方式,将城市古迹文化,一一道尽,如同一幅幅历史画卷,文化卷轴,在你面前一一展开。
让你未行万里路,心中便已有丘壑
无论你去过与否,都值得一读,远胜那些去过却不知背后文化的境况。
小编推荐读这套《余秋雨精选文集》共7册,余秋雨从中国大地的文脉,讲到中东亚洲,乃至东欧、西欧、中欧等整个欧洲的古迹与文化。
他的魔力,能把一个文化古迹
变成一部鲜活的历史故事
如高中课本曾摘选余秋雨的《道士塔》,讲述莫高窟,从让人怒而无力责怪的王道士说开:
再小的个子,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;再小的人物,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。这是千年一叹,惋惜,哀而不能怒的一叹。
知晓这些,你看莫高窟,才能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,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。
《文化苦旅》莫高窟卧佛图
严寒冬日,冲着王维的《渭城曲》,去寻阳关他在《阳关雪》中这样写到:
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:如雨的马蹄、如雷的呐喊,如注的热血。
中原慈母的白发,江南春闺的遥望,湖湘稚儿的夜哭。故乡柳阴下的诀别,将军咆哮时的怒目,丢盔弃甲的军旗。随着一阵烟尘,又一阵烟尘,都飘散远去。
《山河之书》中的阳关
只有看过这些,你才能真正知晓历史深处的情感。余秋雨将此都写在了《文化苦旅》里,写在了《山河之书》里,写在了《中国文脉》里。
不仅有千年的历史文化
更有生命与人生的真谛
余光中先生曾评价说:“中国散文,在朱自清和钱锺书之后,出了余秋雨。”
余秋雨还有一个的厉害之处,是将文化古迹与人生真谛,融入在优美动情的散文里。如余秋雨写月牙泉时:
唯有大漠中如此一湾,风沙中如此一静,荒凉中如此一景,高坡后如此一跌,才深得天地之韵律、造化之机巧,让人神醉情驰。
人生、世界、历史,莫不如此。给浮嚣以宁静、给躁急以清冽,给高蹈以平实,给粗犷以明丽。唯其这样,人生才见灵动,世界才显精致,历史才有风韵。
这样的行走,既是文化的朝圣,也是一个人对生命的朝圣。
《山河之书》中的月牙泉
但作品里,又远远不止这些
都说90后看余秋雨,看到是文笔和才思;80后看余秋雨,看的是见识和思想;60后看余秋雨,看的是沉淀和修养。
他曾去欧洲九十六座城市,记录了整个欧洲,罗马、威尼斯、瑞士、诺曼底、牛津、都柏林……城市的文化与印象,汇成了《行者无疆》。
在《千年一叹》里,记录着希腊的足迹与文化,埃及的兴衰与过去,伊朗、印度、尼泊尔等文明与足迹……
在《极端之美》一书中,余秋雨讲述如何品鉴各地普洱茶、昆曲的美、书法的历史……还有《何谓文化》,将文化慢慢说清……
看他的书,也算看过了世界。
读着读着,我们会发现对这片土地,这个世界,知道的太少。
只有这种看过、走过,是真正的懂过,理解过,才会变成你的文化修养,人生阅历。
带上余秋雨的文化书籍,出发吧。
《余秋雨精选文集》共7册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
▲
识别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购买
☞ 1支小米众筹的牙刷,13项专利,还得了红点奖,只要15元一支……
☞ 300天,手绘377张中国风插画,才做出这美到爆的传家日历